八届市委第一轮巡察整改进展情况摘要
按照市委统一安排部署,八届市委第一轮对市水投公司等2家市属国有企业和市总工会等10家群团组织开展常规巡察。近期,12家单位完成阶段性整改工作,按照巡察整改“双公开”要求,为进一步压紧压实巡察整改责任,做实巡察“后半篇文章”,现将整改情况摘要向社会进行公开,接受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监督。
【市水投公司】针对供水服务保障不够有力问题。优化完善供水服务流程及“三二一”供水服务模式,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结合市中心城区供水基础设施布局情况,实行多水源调水、多水厂生产、多水厂供水和多管线输水供水模式,实现水厂与水库联网供水,进一步提升市中心城区应急供水保障能力。投资建设凤凰山供水工程等工程项目,补齐供水基础设施短板,进一步提升民生保障服务能力。针对落实“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的有关要求有差距问题。始终坚持“两个一以贯之”建设现代企业制度,规范落实党建入章,修订完善公司章程、党委研究讨论事项清单、权责清单、董事会授权经理层管理办法等“1+N”治理体系,进一步明确权责边界,做到无缝衔接,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治理机制,推动党的建设与深化改革发展同频共振、深入融合,推进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企业的竞争优势、发展优势。
【市交投公司】针对党委对公司改革、可持续发展谋划不足问题。根据国发〔2022〕2号文件、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等文件精神,结合公司编制的《十四五规划》方案、中长期规划方案,加强谋划公司项目,按照目标任务统筹推进以政府引导和市场化运营改革相结合的新路径,对西客运站与养生苑项目进行招租运营,2022年实现租金收入690万元;谋划了一批具有投资小、效益高的中国凉都・白云森林康养苑、充电桩、汽车综合服务、加油加气站等项目,不断推动公司逐渐向实体化、市场化转型发展。针对落实安全生产责任措施不实问题。公司党委高度重视,根据《安全生产法》及上级要求,逐级签订2022年度安全生产责任书,对落实安全生产责任措施不实的相关责任人进行询问示警约谈、部门负责人进行批评教育。进一步加强管理,压实责任,防范类似问题发生,不断提高全体干部职工对安全稳定重要性认识,推动安全生产落小落细。
【团市委】针对贯彻落实市委“围绕‘四新’主攻‘四化’工作”有差距问题。召开共青团六盘水市八届五次全委(扩大)会议,重点部署“围绕‘四新’主攻‘四化’工作”,对年度任务作针对性安排。招募1546名“小凉粉”青年志愿者,圆满完成省十一届运动会志愿服务工作;招募储备疫情防控志愿者2千余名,广泛开展疫情防控宣传引导志愿劝导,覆盖40万余人次;举办六盘水市“盘江杯”煤矿青年工程技术人员安全规程措施大赛颁奖仪式,激励煤矿青年提升职业技能;组织“春晖·乡村振兴智库”专家开展农业种养殖技术培训,累计培训6465人次;举办第七届贵州省文明旅游志愿者形象大使六盘水赛区比赛;聚焦“四新”“四化”领域,创建认定20个“2021—2022年度全市青年文明号”,评选20个“2021年度六盘水市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等。针对培训班教师聘用和监管缺位问题。根据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培训工作需要,公开招聘培训教师34名,增强师资力量;对培训教师教学过程、课件准备、学员管理等开展日常巡查和随机抽查,对1名不认真履职的教师进行到期解约;对聘用教师开展违法犯罪记录、任教资格等审查,建立教师信息管理台账,在公示栏对教师的姓名、政治面貌、学历等信息进行公示。
【市妇联】针对妇女基层组织建设有差距,妇女发展项目跟进服务不到位,妇女儿童活动阵地作用弱化问题。将市直机关事业单位妇联组织建设情况纳入市直单位党委(党组)抓党建工作成效考核指标体系,加大对机关事业单位妇联组织建设的指导与推动力度,不断深化党建带妇建、妇建促党建工作。全面梳理核查妇女发展项目,市县妇联系统上下联动,加强项目的服务管理、指导督办、跟踪服务,发挥项目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妇女就业增收。积极整合资源,对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阵地进行升级改造,围绕妇女儿童素质提升、家庭教育等方面开展公益培训;实地调研指导督促各市(特区、区)妇女儿童活动中心按照职责职能,联合相关部门开展活动,切实服务妇女、服务儿童、服务家庭;不断推进全市易扶点“小桔灯”亲子书屋应建尽建,有效助力六盘水市家庭家教家风建设。
【市总工会】针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会员实名录入工作推进缓慢问题。加强与各相关部门的沟通协作,加大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会员实名制录入工作力度。截至目前,实名制录入率达99.13%。针对“‘新市民·追梦桥’工程激励作用未充分发挥”的问题,进一步加强积分管理工作,由县级地方总工会对辖区内积分兑换活动的实施进行全程监督,乡(镇)工会牵头组织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工会具体落实,严格按照积分对象、积分类型及范围、评定方式、兑换环节等要求兑现奖励。党组成员带队深入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实地走访、督导积分兑换工作,发现问题及时整改,进一步提高工作规范性,充分发挥积分兑换激励作用。
【市残联】针对领导管理残疾人专门协会不到位问题。与各残疾人专门协会开展调研座谈,将市级专门协会主席、副主席配备和换届工作纳入六盘水市残疾人联合会第七次代表大会工作同步开展。制定市级年度专门协会经费使用计划,保障专门协会经费支持。结合实际研究制定《六盘水市残疾人联合会市级残疾人专门协会管理制度(试行)》,并指导市级各专门协会制定了内部管理制度,督促各市(特区、区)残联结合实际制定实施本级残疾人专门协会管理制度,以制度规范促使协会工作提质增效。
【市文联】针对文艺事业发展和精品文艺创作引导不够问题。紧密结合六盘水实际,出台《全市文艺工作2023—2025年发展规划》。加强对年度重点文艺作品创作工作的领导,及时掌握了解市级12家协(学)会重点文艺作品创作情况。加强文艺精品创作引导,根据市委宣传部《关于申报2022年度全市文艺创作重点扶持项目的通知》精神,积极组织市级文艺家协(学)会进行作品申报,其中电影《最后一公里》《彭德怀在六盘水的日子》,歌曲《三线情》《六枝下纳果布艺撒喇》,长篇小说《奠基者》等作品获重点扶持项目。
【市科协】针对学习贯彻落实上级决策部署不到位,对全市e站使用情况底数不清、情况不明问题。召开党组会传达学习相关文件,结合全市e站存在问题进行研究制定整改措施。扎实开展摸底工作,市科协先后6次实地抽查指导科普e站12个,真正做到底数清、情况明。目前,全市有科普e站114个,其中正常使用的有81个,已拆除33个。坚持常态化管理,建立动态管理台账,同时,融合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建设工作,充分发挥e站对基层科普服务效能提升的作用。针对组织参加科技创新活动力度不够问题。通过组织参加科技工作者培训、市级科技创新赛事、省级科技创新赛事等方式,在组织参加科技创新活动力度上取得了突破性提升,为参加科技创新活动打下了项目基础和人才基础。培训科技工作者80余名,产生创新项目200余项,参与科技工作者1500余名。承办2022年中国创新方法大赛贵州赛区决赛和首届贵州省大学生创新方法大赛,我市组织的25个创新项目入围全省决赛,获一等奖3项(全省占比16.7%)、二等奖11项(全省占比30.6%)、三等奖7项(全省占比7.8%)。同时在全国大赛中,获全国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
【市工商联】针对非公领域党建重视不够的问题。选派5名党员担任市广告传媒商会等10个直属商(协)会的党建指导员,加强联系指导,帮助推进工作。党建指导员积极履职尽责,深入市园林商会、市工程机械商会、市零售行业商会等开展党建工作指导;组织召开了六盘水市商会联合党委会议,对商会联合党委有关工作进行安排部署;组织部分商(协)会和属地街道党工委召开党建工作座谈会,开展了会员企业走访、调研、指导工作,今后联系指导工作将成为常态。
【市社科联】针对学习贯彻流于形式,议事决策不规范、走形式问题。健全完善“建立台账、研究部署、调研督查、按时报告”工作闭环机制,接到上级关于哲学社会科学重大决策部署和重要精神后由专人立即登记建立台账、按程序提交党组会议研究部署,并及时调研督查、按时报告,确保贯彻落实措施真正落地见效,坚决避免流于形式;修订完善党组议事决策规则,有效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严格按照规定议事决策,压实落实责任,保证党组决定的贯彻执行,坚决避免贯彻落实走样;“废改立”相关制度,建立健全规范激励约束职位职责和工作任务的制度,共计制定修改完善了19项制度;加强对制度执行情况的常态化监督检查,每季度开展一次,监督检查情况及时在单位内部通报,坚决避免制度成“橡皮筋”“摆设”。
【市侨联】针对当好侨界群众贴心人为侨服务做得不够,在建成全市唯一一个“侨胞之家”后未在联谊交流、侨情收集等方面开展工作,实体阵地作用未充分发挥问题。市侨联充分发挥“侨胞之家”实体化服务阵地作用,维护侨界群众的合法权益,开展富有侨界特色的活动,2022年7月15日在凉都大剧院举行“矢志不渝跟党走、踔厉奋进新征程、喜迎党的二十大”为主题的文艺联谊活动,11月11日在钟山区凤苑社区“侨胞之家”开展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活动;在六枝特区图书馆设立“侨胞之家”,六枝特区委统战部、特区侨联于9月9日举行揭牌仪式,11月25日在六枝特区“侨胞之家”召开座谈会,传达学习贵州省第九次归侨侨眷大会精神及《贵州省华侨权益保护条例》等涉侨法律法规,由市侨联主席晏虹向侨界群众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并为参加第二十二届世界华人学生作文大赛六枝片区获奖的同学颁发获奖证书和奖品,依托“侨胞之家”平台为侨界群众提供学习和交流的场所。
【市红十字会】针对红十字应急救护工作有差距,农村应急救护培训普及率低,应急救护站建设推进缓慢问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在有关单位、红十字基层组织志愿者的支持配合下,积极提升广大群众应对突发灾难和意外伤害的自救与互救能力,2022年累计完成持证救护员培训1733人,较2021年增长21.87%(其中涉农持证救护员1086人);完成公益普及培训20800人(其中涉农普及培训7073人)。同时,完成六盘水火车站、月照机场红十字救护站的建设工作,把红十字人道服务送到群众的家门口,极大地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